空氣熱交換器的原理與分類 |
發布者: 點擊:289 |
空氣熱交換器,又稱空氣換熱器,是通過熱傳導與對流原理,實現兩種不同溫度流體間熱量交換的設備。其核心在于利用熱交換元器件,通過冷熱媒介的流通,使空氣溫度得以提升或降低。 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當室內排風和新風分別呈正交叉方式流經換熱器芯體時,由于氣流分隔板兩側氣流存在溫差和蒸汽分壓差,兩股氣流通過分隔板時會產生傳熱傳質現象,引起全熱交換過程。這一過程使新風能夠從空氣熱交換器排風中回收能量,從而達到調節空氣溫度的目的。 根據類型劃分,空氣熱交換器主要分為對流式、輻射式和混合式三種。對流式空氣熱交換器主要通過空氣的自然流動或強制流動來傳遞熱量,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廣泛應用于家庭采暖和制冷系統。然而,它可能會導致室內空氣干燥,且溫度分布可能不均勻。輻射式空氣熱交換器則主要通過紅外線輻射來傳遞熱量,能夠使室內溫度分布更加均勻,且加熱時不會使空氣變得過于干燥,但加熱速度相對較慢,成本較高。混合式空氣熱交換器則結合了對流和輻射兩種傳熱方式,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好的舒適性,但結構和制造成本也相對復雜和昂貴。 此外,根據結構差異,空氣熱交換器還可分為管殼式、板式與翅片式等多種類型。這些不同類型的熱交換器在換熱效率、流阻損失等方面各有特點,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 |
上一頁:空氣熱交換器的類型及其應用 下一頁:空氣熱交換器的結構與類型 |